检测类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检测
检测项目装配式构件质量验收检测
检测标准装配式建筑质量检测
检测报告一式四份
检测周期7个工作日
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现场检测可采用全数检测和抽样检测两种检测方式,遇到下列情况时宜采用全数检测方式。
1、外观缺陷或表面损伤的检查;
2、受检范围较小或构件数量较少;
3、检测指标或参数变大、构件质量状况差异较大。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安装质量检测,在对装配式结构进行现场安装时,应明确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如构件控制点设置、预制构件安装和固定、连接节点浇筑、套筒灌浆施工和预制构件进场校验等。在施工现场预制构件中应加强对构件尺寸偏差、结构质量及外观的检查与验收,在结构质量检验中主要是对预制梁、预制柱等梁板类简支构件的质量检查,在施工前应设置好测量控制点,并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施工,在安装构件之前,应当复核控制点。在安装构件完成以后,需要固定已经安装好的预制构件。在质量检测当中,不但要检测安装尺寸和偏差大小,还要检测预制构件同结构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焊接方面的质量,以及对后浇节点混凝土浇筑质量、外观强度等的检测。在预制外墙板的使用中还要加强对外墙板接缝防水性能检测,在主体结构装配式施工中,对施工完成主体结构应进行垂直度观测与沉降观测,将观测数据作为质量控制检测内容。

想要让装配式混凝土总体实现稳固复合,则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防震效果检测。使用的构配件、饰面材料应满足标准规程要求与室内使用要求;同时注重新材料、技术的引进。此外,要遵循防水、防火理念,凸显装配式总体建筑特点。在其阶段可以模拟地震力影响中PC结构承重水平。施工阶段使用的夹心外墙板、外业墙等要求使用无机、硬质阻燃材料,并符合力学要求。现场组装性控制可以划分成现浇与构件装配,要求在整体部分预留后浇带,现浇部分也应科学掌控大小。例如:吊装、垂直、定位等都应随时进行调整,保证构建的高性,满足设计需求。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构件连接技术与节点质量管理,因为节点控制性对PC结构建筑效果有着密切联系[1]。针对PC防水、防渗漏性上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建立接入的不同标准也要满足产品设计需求,钢筋保护层保证达到要求。确保预制构件科学、准确且安装准确,现浇混凝土节点效果也应达到监督管理要求。

在装配式结构吊装前应充分了解到该工程项目结构特点,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从而能够编制出较为合理的构件吊装方案来。通过相关技术部门进行审核之后,将其报送到监理部门再次审批,并且重视现场平面布置图纸的会审。在场地布置的过程中,堆放构件的顺序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吊装进度。在计算施工塔吊吨位的时候,应当明确预制构件的重量,塔吊与大型预制构件在安装位置上应当接近。从而对吊装顺序、预制构件进场顺序做好周密计划,避免因构件对方混乱而对安装进度产生影响,同时对计划安排运输到施工现场构件应加强对其外观质量、预埋件位置、使用部位编号等来进行复验。在预制构件吊装前,技术部门与安装管理部门应对部位吊装方案进行明确,并做好事项等的交底作业,形成书面记录,存档。在构件吊装前应加强对吊装设备的检查,在检验合格后再投入使用。在构件安装前应对安装部位轴线与控制线进行严格校验与标识,在准确无误后吊装。
检测方案宜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目的或委托方检测要求;检测依据;检测工程、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数量;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检测工作进度方案;需要委托方配合的工作;平安措施;环保措施。检测方法确定应综合考虑检测目的、检测工程、建筑实际状况和现场具体条件等因素。条文说明:开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检测时,当同一个检测参数存在多种检测方法时,双方必须约定同意,应尽量选择直观、明了、无损、经济的检测方法。现场调查和资料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收集被检测结构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竣工图或设计施工图、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资料;2收集建筑结构使用期间的维修、检测、评定、加固和改造的资料;3 调查被检测建筑结构缺陷、损伤、维修与加固等的实际状况;调查被检测建筑结构环境、用途或荷载等的实际状况;
http://jingliang188.b2b168.com